“茅合”集团以“合”而名,而“合”乃两者或两者以上同类事物或非同类事物的和谐的统一,即“合者和也、和者合也”的并存,而公司发展所追求的正是:家庭和睦、生活和美、社会和谐的“中国梦”的蓝本,故以和合或合和文化作为公司的主要核心思想,在和合文化中,和与合已包含了仁与孝,仁和孝是和合的根本,又是仁与孝的表现结果,孝者仁也、仁者和也、和者合也!在王永彬(清)《围炉夜话》中诗句:“百善孝为先,万恶淫为源。 常存仁孝心,则天下凡不可为者,皆不忍为,所以孝居百行之先;”同时公司总裁方廷本(又名方老七、经济师,遵义市人大代表,贵州省商会执委,仁怀市政协常委,仁怀市商会副会长,仁怀市白酒工业副会长,仁怀市标准计量协会副会长)为成立茅台酒厂前“三茅合一”(华茅、王茅、赖茅)中“华茅”酒师华联辉的第六代传人郑永福的关门弟子。而华联辉之母嗜酒,自“成义烧坊”合于茅台酒厂之后,其酒不能供给,故华联辉又再次修建“成义烧坊”,其酿酒不售而只供应其母饮用,其“孝”之至在地方传为佳话。故公司传承和发扬“孝”之美德。同时公司以酒为媒介,诚交天下之士,愿与各行各业、文人墨客、迁客骚人手牵手、心连心、同奋进,为实现“中国梦”、复兴我伟大中华添砖加瓦。


饮酱师酒


自2000多年前,今茅台镇一带盛产的枸酱酒一直作为朝廷贡品盛名于世,清嘉庆年间,茅台烧房不下二十余家,所酿之酒曰“茅台烧”。就在茅台镇酿酒业欣欣向荣之时,遭受了一次灭顶之灾。太平天国时期,石达开率军攻占茅台镇,茅台守军和民团拼死抵抗。战后,茅台古镇只剩下一片瓦砾,所有房屋、酒坊在冲天火光中荡然无存。太平天国失败后,丁保祯任四川总督,派华联辉督办盐务,华联辉尽职尽责、政绩好、为国立功,仅贵州省的盐税收入整顿后比整顿前增加了十多倍,贵州盐业经营从此一改以前的混乱无序,步入规范统一的新局面。华联辉同时创办盐号迅速成为贵州首富。


    一次,华联辉回家探母。母亲说,年轻时曾在茅台地方喝到一种非常好喝的酒,不知道这种酒还有没有,母亲的这一心愿记在了华联辉心上,再到茅台镇时吩咐手下寻找这种很好喝的酒,竟然一无所获。原因是经过那场战乱酒坊倒了,酒工散了或死了,茅台的酿酒行业亦不复存在。为让母亲能饮上此酒,1862年,华联辉重建酿酒作坊,酿出的酒经华母品尝正是她年轻时喝过的酒。自此,华母每日必定饮上几口,心情变得舒畅,精神一天天好起来,已经78岁高龄的华母又活了21年才辞别人世。为缅怀翼王石达开华联辉把他的酿酒作坊起名为“成义烧房”,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厂的雏形,中断七年的茅台酒恢复了生产。所酿之酒定名"回沙茅酒",俗称“华茅”行销于世。


1915年,华联辉之子华之鸿得知将在巴拿马举办"万国博览会",即游说官府为"回沙茅酒"报名参加,以"茅台酒"之名入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,并一举获得金奖。


1935年3月16日,红军三渡赤水,途经茅台,"成义烧坊"献出窖藏陈酿劳军。为保护民族工商业,红军贴出告示,文曰"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,对酒灶、酒窖、酒坛、酒甑、酒瓶等设备均应加以保护,不得损坏,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"。大军开拔之时,又将茅酒装入水壶、竹筒、皮囊相赠。——对缺医少药的红军来说,这是他们清洁伤口的良药。漫漫长征路,红军纵有医生无良药,伤患每每以酒液清洁创口消毒。于今,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上镌刻着茅台乡亲与红军依依惜别之场景,人群上方飘扬着"成义烧坊"金字酒幌——此乃纪念碑上铭刻之民族品牌。


抗战爆发后,沦陷区民众纷纷逃往大西南,贵阳遂成交通枢纽。川黔滇三省达官云集,人口陡增。成义烧坊生产的"回沙茅酒"成为军政大员豪族富贾交际宴请之物。1942年3月,抗日名将戴安澜帅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,出发前,下令采购"回沙茅酒"为随军酒,引起轰动,一时间"回沙茅酒"声价倍增。


新中国成立伊始,令贵州做好民族工商业之保护并购事宜。华家后代华问渠思想进步,积极协助政府落实政策。1951年秋,仁怀县人民政府欲收购成义烧坊组酒厂,华问渠欣然从命,政府遂以人民币1.3万元将"成义烧坊"资产购买,更名为"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"。


"成义烧坊"的字号虽就此尘封,但其古法手工酿酒技艺却因为几位大师的执着而得以传承。三家烧坊的酿酒师一同进入茅台酒厂工作,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是——郑永福、郑义兴、郑银安三位大师,这已是郑家酒师在茅台的第六代传人。茅台酱香酿造工艺渊源久远,但将古法工艺归纳甄别进而确立为不易之规,奠定现代酿造工艺基础,历代郑氏酒师居功至伟。


郑永福师少交际,寡言语,平生挚友,乃酒厂一方姓酒师。两家为世交,战乱时期多有互助,接下深厚情谊。方师傅8岁的儿子方廷本便开始跟着郑大师学艺。一个倾囊相授,一个刻苦好学,到了方廷本一十六岁那年,便进了茅台酒厂,正式拜师,成为郑大师关门弟子(当地俗称"幺徒弟")。酒厂设备齐全,各年份、香型基酒取之不尽,方廷本自是如鱼得水,很快熟悉掌握了酿酒全套工艺,加之腿勤嘴甜,又从其他老师傅那里学到不少心得,调酒勾兑水平更上层楼,成为郑氏酿酒技艺第七代传人的标志性人物,以此得了个"方老七"的雅号。方老七念念不忘郑大师的心愿:把"成义烧坊"古法工艺传承下去,让酱香酿酒回归正途大道。酒道漫漫,唯诚心真情者方能领悟妙境。


1984年,改革开放之风席卷全国。方老七对半工业化生产模式心中早有微词,借此良机,辞职离开茅台酒厂,建起茅台镇私营酿酒厂,正式恢复注册"成义烧坊"商标。此后,方老七将大半精力投入在如何继承发扬古法酿酒中,从选料到勾兑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严格恪守传统标准和工艺,尽三十年呕心沥血,不但尽得古法,领悟出酒道之妙,更悟得郑大师所言酱香"七味"真髓,终至大成。得七味之妙,方老七净手焚香精心调化出一坛佳酿,敬奉于师傅灵前,发誓有生之年必倾全力让"成义烧坊"再现辉煌。


新中国成立伊始,为做好民族工商业发展,华联辉后代思想进步,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在1951年政府收购了“成义烧房”,并更名为“贵州茅台酒厂”。


“茅台酒厂”的酿酒技术一直在郑氏师傅手里,郑师傅平生少言寡语,挚友是厂里的一方姓酒师,方师傅8岁的儿子方廷本便一直跟着郑大师学艺,十六岁进入茅台酒厂,后正式成为郑大师的关门弟子,是郑氏酿酒技术的第七代传人的标志性人物,并担任茅台酒厂的技术厂长,人送雅号“方老七”。


1984年改革开放,方老七辞去茅台酒厂职务,建起了茅台镇私营酿酒厂,回复注册了“成义烧房”商标,即今日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合酿酒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。



贵州饮酱大师酒业,主要进行饮酱师酒批发,饮酱师酒,饮酱师酒定制

联系人:吕女士  联系电话:18586821921  地址: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贵州饮酱大师酒业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:黔ICP备2022001065号-1


扫一扫访问移动端